利用天敵:使用天敵防止有害生物的方法是常見的。每種害蟲都有一種或幾種天敵,可以有效抑制害蟲的大量繁殖。這種抑制是生態系統反饋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利用這種生態現象,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群體之間的平衡關系。
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為三類:捕食性生物,包括草蛾、瓢蟲、步行蟲、畸螯螨、鈍綏螨、蜘蛛、青蛙、蟾蜍、食蚊魚、叉尾魚和許多食蟲益鳥;寄生生物,包括寄生蜂、寄生蠅等。病原微生物,包括蘇云金桿菌、白僵菌等。在中國,利用大紅瓢蟲對柑橘進行防治,利用白僵菌對大豆食心蟲和玉米粉進行防治,利用金蜂對越冬紅鈴蟲進行防治,利用赤蜂對蔗粉進行防治。
抗性作物:即選擇抗性作物品種來防治病蟲害,如抗土豆晚疫病的土豆品種、抗花葉病的甘蔗品種、抗鐮刀菌枯萎病的亞麻品種和抗麥桿蠅的小麥品種。作物的抗蟲性表現為耐性、耐性和無嗜性。耐性是作物雖然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,但仍能保持正常產量;耐性是作物對有害生物的生長發育或生理功能的影響,抑制其生命力和發育速度,降低雌性成蟲的生殖能力;無嗜性是作物對有害生物的吸引力。
耕作防治:耕作防治是改變農業環境,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。不孕昆蟲防治是收集或培育大量有害昆蟲,用γ射線或化學不孕不育劑使其成為不孕個體,然后釋放出來與野生害蟲交配,使其后代失去繁殖能力。佛羅里達州用這種方法消滅了羊皮蠅。
通過改變有害昆蟲的基因成分,使其后代的活力下降,生殖力下降,或者出現遺傳性不孕。另外,利用某些生物激素或其它代謝產物,使某些有害昆蟲失去繁殖能力,也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。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,不污染環境,不影響人體健康,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。